


FFU:空調系統和潔凈區設計十問(下)
文章來源:http://www.big-ditch.com/ 2017年09月25日 點擊數:10086
上周六,一篇空調系統10問為老宋圈粉不少,其實那天的文章只發了一半,第10個問題的配圖也忘記了,今天一并奉上,有一些問題是與業內老師的溝通,有一些問題也許沒有標準答案,有一些問題是12年的,也許現在技術有了新的進步,有些問題已經不是問題。
10.如下圖, -30度中間品暫存庫(無高效送風)與潔凈走廊通過緩沖間(D級)連接。當D級區操作員工要儲存中間品或將其拿出來時,就會穿著D級區工作服穿梭在冷庫(非D級區)和D級區之間,總感覺有點不合適。請問這樣設計合理嗎?有其他更好的方式嗎?
解答:盡量將冷庫小型化,如低溫冰箱;驅熳鲈诜块g內當做設備來看待。這個設計有兩個不合理的地方,第一,人員在-30度時會很冷,不適合;第二,冷庫不是潔凈區,從潔凈區到一般區這樣跨越不合理。
11. 楊老師,請教下,見到現在大家都喜歡把FFU搬到藥廠來大量使用,個人覺得不是很合適。因為FFU在電子廠大面積使用時有潔凈吊頂,檢修很方便。而藥廠很多都是直接吊到室內,如果是多臺并在一起,檢修相當麻煩,而且還不能保證風速一致(也見到有加自動監視控制系統和無極調速來保證風速的)。倒不如用回風墻層流罩更好?風速均一,便于檢修,而且其進風因在側下方,對室內背景環境的的凈化更有利。您覺得呢?
答:你的想法完全正確。因為存在諸多弊端,所以在藥廠無菌室設計中,我們很少用到FFU,特別當多個FFU情況下,噪聲、風速平衡、熱量等都是大問題。
12. 關于無菌生產工藝流程圖的進一步思考,清洗好到滅菌前的這一段距離如何進行保護?
今天在看ISPE無菌指南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問題。在P39/P40的無菌生產工藝流程圖和最終滅菌工藝流程圖的例子中,都提到了膠塞、瓶、組件清洗分純化水粗洗和注射水精洗兩步,洗完之后到滅菌前都有一個保護區。而GMP指南對于清洗只提到最后清洗區應在D級即可,對于滅菌后倒是提到了A級保護的問題,但對于從清洗好到滅菌前的這一段距離并沒有提到要進行保護。
看到很多工廠的設計也是從精洗到滅菌前沒有什么特別防護。這樣的話,雖然經過滅菌微生物是有保證了,但作為注射劑的另一項重要指標:可見異物可就很危險了。
還有就是對于最終滅菌產品,提到了在C級區灌裝,這個還是很不妥,雖然有最終滅菌,但是最終滅菌滅不掉可見異物。最終滅菌和無菌工藝都是注射劑產品,所以可見異物的要求是一樣的,不可以因為有最終滅菌就可以隨便降低環境要求,C+A灌裝更妥當。
13. 對于A+B,要求有在線監控系統。那么對于A+C呢?對于無菌檢測區呢?是否也應該這樣考慮,從嚴來說,我覺得是應該。因為,非最終和最終滅菌都是同樣的質量標準,而無菌檢測應和產品生產環境一致。求解?
解答:不需要,因為本身這里的A是A級送風,而且產品還有有最終滅菌,所以沒有必要。
14.伸縮縫的問題,設計規范上要求伸縮縫不可穿越潔凈室,而實際中遇到很多這種問題,甚至有不但穿越了,而且是用一般操作工藝做的裝修,結果地面起鼓,墻與地之間出現縫隙。請問在設計時您是怎么處理伸縮縫的,按我的理解,就那點地方,干脆就設計在夾墻中,或者一般區,做軟接得了。
解答:的確應避免穿房,但是目前的設計這方面考慮不多。
15.防火分區問題:當地面潔凈室按照規范進行分區后,吊頂卻沒有看到有分區的考慮。居然還見到在吊頂的兩個不同分區設計2個防火閥在風管上,而這2個閥所處的空間居然是連通的。
解答:這個防火閥是不必要的。變形縫兩側要是有墻才需要,哪側有墻就裝哪邊。防火閥是為了防止墻一側的火竄到另一側,沒有墻不就連在一起了,這個要了也起不到作用。
16.工器具清洗間的等級設置問題:GMP附錄1規定是在D級;ISPE無菌指南是建議將清洗分兩步:預清洗(內毒素控制的純化水D/即CNC)-最終清洗(注射水/D(最終滅菌)或C(無菌生產))+局部保護;吳軍老師的觀點:清洗就是洗臟東西的地方,D級就夠了,設計在C級是屬于“分級過度”;楊軍老師在2012年5月注射劑大會上的PPT:清洗間可以是C,也可以是D,可靈活布置,有條件時最好是C;公司暖通設計師:現在設計的方式是無菌加工用C級(包括洗膠塞、潔凈服、無菌鋁蓋、部件)清洗,最終滅菌用D級清洗;而本人在現場也是遇到C和D的設計都有。
疑問:個人覺得ISPE的比較合理,問題是從最終清洗完成到滅菌前需要局部保護嗎?但是如何把清洗分兩段設計呢,如何實現從CNC向D級的傳遞呢(如下圖)?有哪些做法? 洗衣房為何必須單獨設置(PPT上)?
17.微生物限度、陽性菌、無菌檢查實驗室的設置問題,是必須三個系統獨立,還是陽性菌獨立即可? 三個都要直排還是只有陽性菌檢查間?陽性菌檢查間設置為負壓,還是這個系統全部是負壓?是只有無菌檢查室B+A,還是三個全部需要B+A?有人說也可C+A,那么什么情況下可以呢?
解答:我個人認為陽性菌檢查獨立系統即可。陽性菌操作室全新風,排風應安裝高效,其他不需要;陽性菌室如果用生物安全柜,生物安全柜直排,負壓,所以房間可以正壓,如果是超凈工作臺,整個房間負壓,不需要整個空調系統負壓;B+A是針對所有無菌和陽性檢查,無論是最終滅菌還是無菌加工,微生物限度可C+A.
困惑:實際看到的設計是五花八門,有陽性同其他操作間一起的,有分開的,有C+A,有B+A的,有三個全獨立的,有合在一起,陽性直排的。糊涂了。
18.更衣室壓差設計問題,如下圖。楊老師,您12年課件上的正壓氣鎖和負壓氣鎖同ISPE HVAC指南上的壓差控制不一樣。這樣設計了之后壓差表該如何安裝好像是個問題?退出更衣是否可以和負壓氣鎖位置互調?另,因為儀表本身控制精度問題,設計時應考慮正負誤差問題(建議取±2.5pa),因此5pa作為壓差梯度有點低,10pa壓差設計值才能保證5pa壓差,15pa的設計值才能保證10pa的壓差。我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設計了下(包括壓差表的安裝位置),您看看是否合理?
19.看到您的空氣阻斷中課件后我仔細去我所做的工地現場拍了一些圖片和一些主要設備廠家的做法(見附件圖片)。其中包括森松、GEA、楚天、新華,沒有發現您所說的空氣阻斷裝置,我也跑到技術夾層看了,也沒有(見附件圖片)。這些設備都是對產品有直接影響的,應該按照空氣阻斷做法啊,為什么都沒有呢?合規嗎?還是我的理解有問題,很困惑。附件上楚天的講課件上也是只用了您所說的替代方法——密閉排放閥,這個可以嗎?對于關鍵設備是必須阻斷,還是替代方法和阻斷二者選一即可?如果做阻斷,是在潔凈室內還是室外,您能給我看看具體實物圖片嗎?謝謝!
10.如下圖, -30度中間品暫存庫(無高效送風)與潔凈走廊通過緩沖間(D級)連接。當D級區操作員工要儲存中間品或將其拿出來時,就會穿著D級區工作服穿梭在冷庫(非D級區)和D級區之間,總感覺有點不合適。請問這樣設計合理嗎?有其他更好的方式嗎?
解答:盡量將冷庫小型化,如低溫冰箱;驅熳鲈诜块g內當做設備來看待。這個設計有兩個不合理的地方,第一,人員在-30度時會很冷,不適合;第二,冷庫不是潔凈區,從潔凈區到一般區這樣跨越不合理。
11. 楊老師,請教下,見到現在大家都喜歡把FFU搬到藥廠來大量使用,個人覺得不是很合適。因為FFU在電子廠大面積使用時有潔凈吊頂,檢修很方便。而藥廠很多都是直接吊到室內,如果是多臺并在一起,檢修相當麻煩,而且還不能保證風速一致(也見到有加自動監視控制系統和無極調速來保證風速的)。倒不如用回風墻層流罩更好?風速均一,便于檢修,而且其進風因在側下方,對室內背景環境的的凈化更有利。您覺得呢?
答:你的想法完全正確。因為存在諸多弊端,所以在藥廠無菌室設計中,我們很少用到FFU,特別當多個FFU情況下,噪聲、風速平衡、熱量等都是大問題。
12. 關于無菌生產工藝流程圖的進一步思考,清洗好到滅菌前的這一段距離如何進行保護?
今天在看ISPE無菌指南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問題。在P39/P40的無菌生產工藝流程圖和最終滅菌工藝流程圖的例子中,都提到了膠塞、瓶、組件清洗分純化水粗洗和注射水精洗兩步,洗完之后到滅菌前都有一個保護區。而GMP指南對于清洗只提到最后清洗區應在D級即可,對于滅菌后倒是提到了A級保護的問題,但對于從清洗好到滅菌前的這一段距離并沒有提到要進行保護。
看到很多工廠的設計也是從精洗到滅菌前沒有什么特別防護。這樣的話,雖然經過滅菌微生物是有保證了,但作為注射劑的另一項重要指標:可見異物可就很危險了。
還有就是對于最終滅菌產品,提到了在C級區灌裝,這個還是很不妥,雖然有最終滅菌,但是最終滅菌滅不掉可見異物。最終滅菌和無菌工藝都是注射劑產品,所以可見異物的要求是一樣的,不可以因為有最終滅菌就可以隨便降低環境要求,C+A灌裝更妥當。
13. 對于A+B,要求有在線監控系統。那么對于A+C呢?對于無菌檢測區呢?是否也應該這樣考慮,從嚴來說,我覺得是應該。因為,非最終和最終滅菌都是同樣的質量標準,而無菌檢測應和產品生產環境一致。求解?
解答:不需要,因為本身這里的A是A級送風,而且產品還有有最終滅菌,所以沒有必要。
14.伸縮縫的問題,設計規范上要求伸縮縫不可穿越潔凈室,而實際中遇到很多這種問題,甚至有不但穿越了,而且是用一般操作工藝做的裝修,結果地面起鼓,墻與地之間出現縫隙。請問在設計時您是怎么處理伸縮縫的,按我的理解,就那點地方,干脆就設計在夾墻中,或者一般區,做軟接得了。
解答:的確應避免穿房,但是目前的設計這方面考慮不多。
15.防火分區問題:當地面潔凈室按照規范進行分區后,吊頂卻沒有看到有分區的考慮。居然還見到在吊頂的兩個不同分區設計2個防火閥在風管上,而這2個閥所處的空間居然是連通的。
解答:這個防火閥是不必要的。變形縫兩側要是有墻才需要,哪側有墻就裝哪邊。防火閥是為了防止墻一側的火竄到另一側,沒有墻不就連在一起了,這個要了也起不到作用。
16.工器具清洗間的等級設置問題:GMP附錄1規定是在D級;ISPE無菌指南是建議將清洗分兩步:預清洗(內毒素控制的純化水D/即CNC)-最終清洗(注射水/D(最終滅菌)或C(無菌生產))+局部保護;吳軍老師的觀點:清洗就是洗臟東西的地方,D級就夠了,設計在C級是屬于“分級過度”;楊軍老師在2012年5月注射劑大會上的PPT:清洗間可以是C,也可以是D,可靈活布置,有條件時最好是C;公司暖通設計師:現在設計的方式是無菌加工用C級(包括洗膠塞、潔凈服、無菌鋁蓋、部件)清洗,最終滅菌用D級清洗;而本人在現場也是遇到C和D的設計都有。
疑問:個人覺得ISPE的比較合理,問題是從最終清洗完成到滅菌前需要局部保護嗎?但是如何把清洗分兩段設計呢,如何實現從CNC向D級的傳遞呢(如下圖)?有哪些做法? 洗衣房為何必須單獨設置(PPT上)?
17.微生物限度、陽性菌、無菌檢查實驗室的設置問題,是必須三個系統獨立,還是陽性菌獨立即可? 三個都要直排還是只有陽性菌檢查間?陽性菌檢查間設置為負壓,還是這個系統全部是負壓?是只有無菌檢查室B+A,還是三個全部需要B+A?有人說也可C+A,那么什么情況下可以呢?
解答:我個人認為陽性菌檢查獨立系統即可。陽性菌操作室全新風,排風應安裝高效,其他不需要;陽性菌室如果用生物安全柜,生物安全柜直排,負壓,所以房間可以正壓,如果是超凈工作臺,整個房間負壓,不需要整個空調系統負壓;B+A是針對所有無菌和陽性檢查,無論是最終滅菌還是無菌加工,微生物限度可C+A.
困惑:實際看到的設計是五花八門,有陽性同其他操作間一起的,有分開的,有C+A,有B+A的,有三個全獨立的,有合在一起,陽性直排的。糊涂了。
18.更衣室壓差設計問題,如下圖。楊老師,您12年課件上的正壓氣鎖和負壓氣鎖同ISPE HVAC指南上的壓差控制不一樣。這樣設計了之后壓差表該如何安裝好像是個問題?退出更衣是否可以和負壓氣鎖位置互調?另,因為儀表本身控制精度問題,設計時應考慮正負誤差問題(建議取±2.5pa),因此5pa作為壓差梯度有點低,10pa壓差設計值才能保證5pa壓差,15pa的設計值才能保證10pa的壓差。我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設計了下(包括壓差表的安裝位置),您看看是否合理?
19.看到您的空氣阻斷中課件后我仔細去我所做的工地現場拍了一些圖片和一些主要設備廠家的做法(見附件圖片)。其中包括森松、GEA、楚天、新華,沒有發現您所說的空氣阻斷裝置,我也跑到技術夾層看了,也沒有(見附件圖片)。這些設備都是對產品有直接影響的,應該按照空氣阻斷做法啊,為什么都沒有呢?合規嗎?還是我的理解有問題,很困惑。附件上楚天的講課件上也是只用了您所說的替代方法——密閉排放閥,這個可以嗎?對于關鍵設備是必須阻斷,還是替代方法和阻斷二者選一即可?如果做阻斷,是在潔凈室內還是室外,您能給我看看具體實物圖片嗎?謝謝!
解答:(鄧海根)你好,郵件收到,空氣阻斷是按風險來處理的,如是一個貯罐的夾套,你要不要均可,因為與產品無關;如是一個更衣室的洗手池,也可不需要,如是一個間接與產品相關的貯罐,用底閥也是可以的,但要SOP規定,排完后即關閉。你的圖中,可能是設計單位有問題,也可能是與產品無關,所以,圖是不能脫離背景來評估的,我估計可能設計中有問題,但不能作結論。楚天的講稿,有許多是理解不到位。
原文來源:http://www.big-ditch.com/
相關文章:
Tags:
上一條:買FFU空氣凈化器關注四要四不要下一條:一種FFU裝置專利介紹
最新文章